財富管理網
  • 首頁
  • 專欄
    • 王志鈞專欄
    • 致富心法
    • 親子理財
    • 退休規劃
  • 關於 BeWealthy
    • 財富管理網是什麼?
    • 文章使用授權
    • 連絡我們

專欄文章

退休金三部曲 / 王志鈞

2/25/2020

0 評論

 
圖片
​退休,對許多年輕人來說還嫌太早,但是對不少中年人來說,往往年過半百才驚覺阮囊羞澀而老之將屆。
 
最糟糕的是,不少人都快退休了,才開始盤算老後生活,最後不是仰賴兒女鼻息,就是靠著微薄積蓄和社會福利過活。
 
太早、太晚與完全沒做,成了不少人譜寫退休金的三部曲。
​但理論上,關於退休金的財務規劃應該越早開始越好,因為根據「複利效果」,只要一個人越早為晚年累積退休金,即使是不起眼的利息,都能透過時間,達到資產累積的效果。
 
以最簡單的計算財富翻倍所需之時間的「72法則」來說,72為分子,分母為複利,兩者相除後,所得出的數字即為資產翻倍所需的時間。以年息4%為例,72除以4,等於18年;一個人30歲時儲蓄6萬元,48歲時將增加為12萬元;66歲時將成為24萬元。
 
一個人一年要儲蓄6萬元,等於每月只需儲蓄5千元,負擔應不大。以每月定期定額儲蓄5千元到4%年複利的金融工具上,36年下來,將可得到483萬的期末資金。
 
很多人看到483萬元,會覺得這個金額好像不夠晚年生活。但事實上不是這樣,因為以台灣多數就業者都有投保的勞工保險來說,基本上已經保障了基本生活所需的年金給付,以及雇主協助積累的勞保退休金。
 
在勞工保險所提供的這兩層退休金蛋糕上,一個退休前月薪資約5萬元的勞工,所得替代率概略來說可達到6-7成,也就是每月可領到3-3.5萬現金,以作為老後生活。
 
在這基本生活保障上,有及早做退休規劃的普通上班族,只要每月保持5千元的紀律化儲蓄或投資,透過長達36年的複利效果,4%的年化報酬也能累積出483萬元。
 
這483萬元屬於退休生活的第三層保障,等於是自己為自己晚年所累積的一筆私房錢。
 
以一個人66歲開始過退休生活並活到86歲為例,人生最終的20年除以483萬元,等於每年可花24萬元,每月有2萬元私房錢可用,生活不但可無憂,還可享樂也!
 
許多人從年輕時就一直沒有弄清楚勞工保險所提供的兩層退休金保障,卻一直被媒體誤導,以為勞保年金即將破產,因此不斷盲目投資,希望為晚年累積足夠大的一桶金,但事實上這是過猶不及。
 
正確的作法應該是簡單的三步驟:
 
第一、先搞清楚在勞保年資的積累下,自己65歲以後的勞保年金給付有多少?(這部分屬於社會保險,活越久領越多)
 
第二、再計算自己於舊制或新制勞保退休金制度下,退休時的帳戶會累積多少金額?(這部分屬私有帳戶,領完即止)
 
第三、在社會保險和退休金保險這兩層保障都弄清楚後,再來設算自己能有多少能力,為自己積累富裕晚年所需的私房錢?(這部分屬於自己的退休金規劃)
 
以上三點都能做到好,才能稱為真正的退休規劃三部曲!否則,年輕時嫌退休還太早、中年時怨太晚規劃,甚至晚年才警覺退休金不夠用,都不應該是明智的做法。

文/王志鈞

王老師財富管理學院創辦人,致力深耕人本理財教育,在台灣推動非金融商品導向的家庭理財教育超過十年,關心生命教育、公益活動與提升年輕人的職場競爭力,著有《股票這樣買才會賺》《買進最強股每年大賺200%》《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計畫》等21本書。
0 評論



發表回覆。

    搜尋

    封存檔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九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類別

    全部
    專欄(王志鈞)
    致富心法
    親子理財
    退休規劃

    RSS 訂閱

© 2019-2022 財富管理網 www.bewealthy.tw.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號6樓之一
​

著作權聲明:版權所有,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若希望取得本站授權刊登文章,請參閱授權說明。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FolsomNatural, popopokokoko, visviva, cwhimage.com, davidstewartgets, kenming Wang
  • 首頁
  • 專欄
    • 王志鈞專欄
    • 致富心法
    • 親子理財
    • 退休規劃
  • 關於 BeWealthy
    • 財富管理網是什麼?
    • 文章使用授權
    • 連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