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網
  • 首頁
  • 專欄
    • 王志鈞專欄
    • 致富心法
    • 親子理財
    • 退休規劃
  • 關於 BeWealthy
    • 財富管理網是什麼?
    • 文章使用授權
    • 連絡我們

專欄文章

要求小孩存錢為何沒有用?/ 王志鈞

6/30/2019

0 評論

 
圖片
​不少新手父母都有這一個經驗:「沒生小孩以前,只想自己吃喝玩樂;生了小孩之後,才開始想到小孩的吃喝拉撒睡。」

吃喝拉撒睡要錢,存錢開始成了生活的第一目標!

雖然專家們常說:「理財的第一堂課是存錢。」但年輕人總是月光族居多,薪水一領就花光光。所以,要讓年輕人學會存錢最快的辦法是什麼呢?

​答案不是鼓勵年輕人早生貴子,而是及早培養年輕世代的責任感。因為年輕人其實最欠缺的是責任感。沒有責任感,怎麼會想把錢存下來而不先享樂掉呢?

​理財首重生活責任感

很多專家在談親子理財時,都希望父母引導小孩學會存錢、學會記帳。原因在於存錢與記帳是一體兩面的事情,目的都在管理金錢。

錢是一種生活的工具,要掌握工具,當然得先學會盤點工具。

對父母來說,你不一定要很詳細地要求小孩像寫日記一樣,每日盤點金錢收支狀況,但身為父母,你最大的責任應該是教會小孩養成「收入」與「支出」必須平衡的理財習慣。

不過要小心,父母雖然不想讓下一代變成月光族,也就是賺多少、花多少,但家長絕對不能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小孩養成存錢、記帳的習慣,因為那是沒有用的。

不斷跟小孩說:「記帳、存下來、不要花!」這種口水式理財教育法為什麼沒有用呢?

​
口水式理財教育大而無用

因為現實社會的誘惑太多,小孩可能好不容易存了幾萬塊錢,但蘋果一推新手機,錢就花光光了。累積一年、兩年的「收入」大於「支出」之儲蓄習慣,小小一個消費決策就讓儲蓄歸零。

上一代的老愛唸下一代:「你存這麼久,怎麼這麼快就出國旅遊、買重型機車、買手機花掉了?」

下一代會說:「存錢不就是為了實踐生活目標嗎?老爸、老媽,你們死存錢到底是要幹嘛?」

是啊,我一向滿認同年輕人的「小確幸」想法,錢就是要花的嘛,死存錢幹嘛呢?

​
 引導孩子明白 金錢對生活的重要

既然錢要花,為何我們需要養成「收入」大於「支出」的儲蓄習慣呢?

答案實在太簡單不過了!

當你生了小孩,看見小孩肚子餓,你能不買奶粉給他喝嗎?

 當你生了小孩,想像他將來背書包、留學海外的神氣模樣,你能不及早準備學費給他嗎?

當你生了小孩,擔心他生病了要花錢看醫生,你能不及早預留一些家庭急用金嗎?

生了小孩,人們開始有責任感,因為自己對一個小生命背負著很大的責任。

正是責任,讓我們願意犧牲當下、延後享樂,養成儲蓄習慣。

有看出問題來了嗎?你的小孩學不會理財的紀律,是因為他還沒有為人父母,對生活責任一點感受都沒有,當然只知花錢、樂活當下啊!

如果想讓小孩學會存錢,重點應該是培養他的生活責任感。讓小孩在年輕時感受到生活的挫折和痛苦,明白金錢的收入並不容易,也許你什麼都不用教,他就自動會把錢存下來了。

怎樣讓小孩對生活更有責任感呢?

也許是少給零用錢,也許是帶他去打工,也許是帶他到你公司上班,或者親子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幫助更弱勢的人,讓小孩去體會生活的大不易。

總之,及早培養小孩對自己生活的責任感,甚至和他一起討論將來的生活藍圖,而不是給他錢,大聲要求他:「記帳、存下來、不要花!」對不愛聽說教的年輕人來說,後面這種口水式理財法,有用才怪!

文/王志鈞

王老師財富管理學院創辦人,致力深耕人本理財教育,在台灣推動非金融商品導向的家庭理財教育超過十年,關心生命教育、公益活動與提升年輕人的職場競爭力,著有《股票這樣買才會賺》《買進最強股每年大賺200%》《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計畫》等21本書
0 評論



發表回覆。

    搜尋

    封存檔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九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類別

    全部
    專欄(王志鈞)
    致富心法
    親子理財
    退休規劃

    RSS 訂閱

© 2019-2023 財富管理網 www.bewealthy.tw.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號6樓之一
​

著作權聲明:版權所有,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若希望取得本站授權刊登文章,請參閱授權說明。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FolsomNatural, popopokokoko, visviva, cwhimage.com, davidstewartgets, kenming Wang, cheeseslave, Ivan Radic, verchmarco, Jonathan Kos-Read, TerryChen - Blooming Beauty 綻放美麗的力量, yanyiyi, bygdb - Gianni Del Bufalo (CC BY), RedGlow82, verchmarco, www.ilkkajukarainen.fi, 曾成訓, Elvert Barnes, Tambako the Jaguar, ldifranza, krossbow, 曾成訓, tribbles1971, symphony of love, daveynin, 葉俍宏
  • 首頁
  • 專欄
    • 王志鈞專欄
    • 致富心法
    • 親子理財
    • 退休規劃
  • 關於 BeWealthy
    • 財富管理網是什麼?
    • 文章使用授權
    • 連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