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很愛讀佛經,但有一部經是我未能讀完的經典,她的名字就叫《華嚴經》。 《華嚴經》是一切佛經之母,也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菩提樹下與天上所宣說的第一部經。很多人以為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是跑到鹿野苑去跟他五個貼身侍衛講苦、集、滅、道的四聖諦。其實不是,第一部經是在菩提樹下就講了。 咦,那沒有對象,怎麼講經說法呢?豈不是佛陀自言自語? 對,這部經其實是沒有說法的實體對象的,也就是沒有「人」在聽,只有看不見的法身菩薩啊、天龍八部在聽,所以其實佛陀是在自我冥想中,自言自語的完成了這部經典的宣說。 重重無盡 交涉相容 諸佛剎海 那這部經典有多厚呢?大概有八十卷,六大冊之厚。我讀了一個夏天,連三分之一都讀不完,而且越讀越一個頭、兩個大,完全霧煞煞,搞不清楚這在講什麼東西? 《華嚴經》一直反覆、重複在講一些個重重剎海的境界,有點像宇宙爆炸以後,一個星雲又一個星雲的跑出來,構成了夜空中望之無盡的星海世界。一個星雲過去,又有一個星雲,在那背後,又有另一個星雲。而且恆星所散發出來的星光,要經過數千萬光年,才重重交疊在今天的夜空中。 假設一個星雲,就是一個諸佛世界,就是一個佛海;那麼諸佛海世界,重重交疊,相互投射而互不衝突,就是《華嚴經》在講的東西。 以前有個和尚怕皇帝聽不懂,還在皇宮裡擺了數百面鏡子,鏡子圍成圓圈,繞著一根小小的蠟燭,最後這個和尚再把蠟燭點亮起來,結果所有的鏡子裡,都看得到這一根小小的蠟燭燭光,而且相互交疊、重重無盡。 那---,這跟投資股票有什麼關係啊? 很好的問題。 請問你,鏡子裡的燭光,跟實體蠟燭裡的燭光,有什麼差別呢? 恩---,應該是沒有差別吧。 對,很好的答案。 基本面如燭火 股價如鏡中之燭光 有一位讀者朋友寫信來問我,他覺得投資股票時,常常在基本面與技術面之間感到很困惑,感覺這兩個東西怎麼可能互不衝突呢? 從基本面來看,股票是投資是一家有賺錢的公司,所以有財報可以依循,有配股配息可以參與,有上市櫃公司的資料可以閱讀,甚至還可以有一張具體的書面股票可以申領,所以很具體,也可以理解。 但是從技術面來看,股價就只是浮動的一個市場價格而已,它好像沒代表任何意義啊? 的確,從技術面角度看,股價只是市場上有買、有賣的人,共同出價而成立的一個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上揚;賣的人多,價格就下跌。所以觀察買方多?還是賣方多?就是技術分析理論要緊盯、觀察的人氣流動方向。 技術面學派是根本不管公司會賺錢?還是不賺錢的,它只管哪家公司的股票有人買,價格會上揚,就跟進買;哪家公司看壞的人多、賣壓多,就跟著賣。 技術面與基本面到底衝不衝突啊? 衝突啊,而且衝突得很嚴重啊。一個要看財報、看獲利能力、看產業循環、看經營團隊與公司產品;另一個根本不管公司老闆是誰?賣什麼東西?產品會不會賺錢?公司營收會不會增加? 這兩個怎麼不衝突呢? 燭影搖紅 眾生心動 可是,如果我們搞懂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鏡子裡的燭光,是反射蠟燭的燭光而來的時候,你會不會恍然大悟說:「哎呀,股票會有人願意買,不就是因為該公司賺錢嗎?基本面越好的公司,技術面不也應該是有越多的人想買嗎?」 股價假設是眾生鏡子裡的燭光,那麼這個市場眾生透過買賣所撮合出來的價格,不也是在鏡中反映每位投資人對蠟燭燭火的獲利預期嗎?蠟燭越大根,基本面條件越火熱,鏡中技術面的股價不就也跟著紅光滿面嗎? 這不就得了嗎。恭喜你,你開悟啦,你已立於股海不敗之地啦! 佛教有空宗、有宗之別。 投資觀點重重無盡 互不衝突 把空有不二,空有圓融、空有互不衝突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其實就是《華嚴經》。 股海變化無窮無盡,眾生觀察各產業、各企業、各獲利概況、個股價預估值等等也無窮無盡。 投資觀點重重無盡,但最後都會整合到哪裡來呢? 啊?你答不出來?不就是你現在九點到一點半盯著螢幕所看的大盤加權指數變化與個股交易價格嗎? 相互衝突、重重無盡的變數與投資觀點,相互圓融的整合出一個此時、此刻、此彈指間的交易價格,這---就是投資;這---就是《華嚴經》! 文/王志鈞
王老師財富管理學院創辦人,致力深耕人本理財教育,在台灣推動非金融商品導向的家庭理財教育超過十年,關心生命教育、公益活動與提升年輕人的職場競爭力,著有《股票這樣買才會賺》《買進最強股每年大賺200%》《管好你的錢:一生受用的理財計畫》等21本書。
0 評論
發表回覆。 |